朱镕基往事:1992年,邓小平为何要力排众议支持朱镕基进政治局

2022-04-12 11:02:01

彩钢围挡 https://www.dycjt.com/

提到朱镕基,许多老一辈的国人会赞叹地伸出大拇指:这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人民对他的政绩赞不绝口,对他的个人魅力也是赞不绝口的;朱镕基不仅得到人民的真心喜爱,就连邓小平同志都对他也是十分欣赏的,邓小平说他是中国少数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之一。

邓小平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了把他调到中央政治局来,他甚至在会议现场力排众议,直接敲定了让朱镕基进入政治局。

那么,朱镕基为何会得到如此殊荣呢?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邓小平又为何对他如此看重呢?本篇文章,我们来深度解读一下以上原因。

朱镕基是个孤儿,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早早地过世了,因此,朱镕基从童年开始就没体验过父爱母爱的感觉,因而他沉默寡言,却热爱读书。朱镕基提到自己童年,曾这样说过:

“我从小就没有双亲,每次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有说有笑,我是很羡慕的,但是羡慕又有什么用,羡慕了就能得到父爱母爱吗?那个时候起我就已经能够清醒地面对现实,我喜欢看书,因为人的精神在某一些方面有欠缺的话,那就必须在其他方面找补偿,书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很难想到,朱镕基说出这些话是顶着多大的悲痛,没人疼、没人爱的他,从小开始就学会独立自主,更是学着自己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正是这种人生经历,养成了他做事雷厉风行,敢爱敢恨,勇敢无畏等性格。

成年后,朱镕基凭借着出色的课业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在新中国还没成立前,学子们能考入清华北大那都是非常不容易。因为要想进入当年的清华大学,不仅要通过笔试,还得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一层层的面试遴选,才有机会可以进入这所中国最好的高校读书。

清华大学的校风非常严厉,走后门的不要、靠关系的不要、给钱买学上的不要,他们只接受品行和能力俱佳的人才,因而,当年能在清华读书的学子们个个都是行业顶尖的存在,朱镕基也不例外。

更关键的是,朱镕基入学成绩远超录取分数,为此他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入学后,朱镕基并没有改变自己艰苦朴素的习惯,也没有改变自己沉默寡言的性格,也很少和同学老师们有太多无关学业的私话可说,对朱镕基而言,在大学就只有一个目标:读书毕业。

他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放在了读书上,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朱镕基的身影,他来得最早,却走得最晚。每当别人有事找他,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去图书馆看看,因为朱镕基十有八九就在那!

朱镕基天资聪颖,外加读书刻苦,且非常上进和努力,没多久,他就成为学校里远近出名的学霸,在学霸云集的清华大学,朱镕基的大名也是非常响亮的,因为他成绩太出色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认为,朱镕基过于在乎学业,反而忽略了人际关系。他是不是没几个朋友呢?那当然不是。

朱镕基的朋友非常多,他虽然不善言辞,但十分会做事,人品极好,他的成绩都是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而得来的,因而很少有同学嫉妒他,对他几乎都是非常佩服。

后来,朱镕基这个名字,在清华不仅是学霸的代言词,更是人品好的象征。每当同学们遇到学业上的问题请教他时,他都会不遗余力地,毫无保留地帮助同学。有时候遇到自己一时间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朱镕基就算不睡觉都要解决,解决了问题之后,还会主动去告诉同学正确的答案解析。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朱镕基因为人品好,让人由衷敬佩,每当他到食堂打饭时,打饭的阿姨都会多给他打一些菜,最开始,朱镕基还没在意,以为人人都是这样分量。

到后来,他发现用同样的价格,自己的饭菜分量比别人多一些,于是,在下次打饭时,当阿姨再打多时,他就多给了一点钱,阿姨坚决要,他就坚决不吃,他的举动让打饭阿姨非常感动。

毕业工作后,他依然保持这种作风。某一次,朱镕基去食堂打饭,因为手里的这本书写得太过精彩,他一时间没有注意自己打完饭后,打饭师傅觉得朱镕基人很不错,很佩服他。于是,多给自己退了几两粮票,他当时也没多想,拿完饭就离开了!

当晚朱镕基在清查自己的粮票时,发现粮票的数目多了几两,朱镕基思来想去才想起这是食堂师傅多给自己找的粮票,他二话不说拿着粮票就跑向食堂,而这天恰好在下大雨,食堂师傅刚收拾完准备回去休息,还没等关门就听见朱镕基在远处呼喊:“等一下!”

师傅有些诧异,下这么大雨,朱镕基专门跑来干嘛!还没等师傅开口,朱镕基率先说话了:“师傅您今天是不是多给我退了几两粮票!”师傅一听,有些哭笑不得,搞半天是过来问粮票的事,于是,他回答:

“是啊!我觉得你人不错,生活也有些困难,就多给你退了点,让你好过点!”

朱镕基当即就拿出多的粮票塞给师傅说道,当即表示,多的,我不能拿,谢谢您了!

说完就冒着雨离开了,这几两粮票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以看出朱镕基此人很明辨是非,公正廉洁。

大学毕业后,朱镕基的第一个工作是在国家刚成立的计划委员会上班,他的职务是燃料动力局的一个小组长。说到朱镕基这个小组长,其实就是管理几个同届的入职大学生的头头,官职不大,但他非常热爱自己这份工作,他做事认真,卖力地工作,还经常主动加班学习钻研工作相关的知识。

在入职的短短半年内,朱镕基就成了动力局的技能小能手。朱镕基的钻研、刻苦精神让计划委员会的几个大领导十分青睐,大领导们都想好好栽培他。

在“动力局”还没干多久,朱镕基就被调到了工业综合局去上班了,要知道,这个工业综合局可是个肥差,不仅休息时间多,更关键的是在这里有油水可捞,委员会的几个大领导就想看看朱镕基是不是真的一直保持自己初心。

在工业综合局里,朱镕基依旧不改初心,保持刻苦钻研,不断上进的本色,尽管综合局休息时间多,他却把休息的时间用来加班钻研业务,这里油水多,但朱镕基却没有一次多拿单位一分钱,他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立场。

为此,计划委员会的张玺看中了他,把他提拔到自己身边当秘书。张玺想好好培养朱镕基,想考验考验这个年轻人。当朱镕基向他报道时,张玺就给他安排各种难做的活,然而,朱镕基却把这一件件难干的任务,有条不紊地干完了。

任务不仅完成了,而且完成得非常好,这让张玺十分意外,他很早就知道,朱镕基很有能力,但相处一看才发现,朱镕基的能力是超出他之前的想象的,完全是一个大才。

在后来的日子里,张玺继续给朱镕基增加比较棘手的任务锻炼他,而朱镕基在这种环境的锻炼下,能从复杂的事务中,脱颖而出,他变得越来越稳重,越来越成熟。后来,张玺觉把他推荐给上面,在上级的考核下,朱镕基被提拔为综合局的负责人。

要知道,朱镕基此时的资历还尚浅,直接提拔成负责人,这也让很多人十分意外,毕竟,计委虽然是刚建立没多久的部门,但在机关当领导不仅要讲究能力,还得讲究资历的,那时候,论资排辈还是比较盛行的。

然而,朱镕基这样一个没有太高资历的年轻人竟然成为领导,这项任命也让计委许多领导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不过,此时计委正在用人之际,如果因为一个资历问题,埋没了朱镕基这个人才,这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朱镕基的晋升充满着各方的“议论”,但他并没有在意外面的声音,他把自己的心沉下来,干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早晨早早地来到部门,下午下班后,他是走得最晚的。

他的努力也被大家看在眼里,渐渐地再也没什么人怀疑他和否定他,反而都对他敬佩有加。而在计委,朱镕基也逐渐积攒了自己的人脉资源,也开始为以后的人生铺路。

1988年,朱镕基竞选上海市市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城市,而市长、市委书记也被称为中国领导班子的摇篮。

没有什么靠山,也没有什么背景的朱镕基,单枪匹马前去竞选,他的竞选宣言和其他人不同,别人的演讲都是在夸自己的优点,而朱镕基却是在述说自己的缺点,并始终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参选。

更有意思的是,朱镕基一演讲起来就越来越激情昂扬,原本15分钟的竞选发言时间,愣是被他讲成了一个多小时,竞选会成了他的个人主场,而结果毫无意外,自我批评的朱镕基高票当选上海市长。

朱镕基在上海市长的位置上,做了很多的实事,开发浦东、大力推动教育、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大力发展经济、搞建设、整政风,可以说,现在上海的强盛,有许多基础,都是朱镕基一手锻造的。

特别在政治官场风气上,朱镕基是做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在他的治理下,上海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朱镕基在上海的政绩,吸引了中央领导人的注意,特别是邓小平的注意。邓小平视察上海之后,对朱镕基的印象更深了,他特别欣赏这个实干型、清廉型的干部。

此后,邓小平会在其他不同场合给朱镕基树立威信,邓小平曾说,我们要选拔懂经济的干部,朱镕基就是少数懂得经济的干部之一。

1992年,朱镕基被提拔为政治局常委,在这之前他一直都是中央候补委员,政治局内许多干部对于过快地提拔朱镕基,提出了异议,主要原因就是他资历太浅了,需要先锻炼几年,积攒够了经验和资历后,再提拔。

甚至有的干部建议邓小平同志,先安排朱镕基先当别人副手磨炼一下,不料,邓小平直接这样说:

“朱镕基只能当一把手,不能当二把手。”

可以说,朱镕基能进入政治局,并且成为政治局常委,这与邓小平的支持不无关系,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从后来的邓小平一段话中,可以略知一二,邓小平曾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们国家现在和未来都需要用一些党性强、懂经济、敢于改革开放、敢于创新、任劳任怨的领导干部,朱镕基就是这样一位同志。他干了不少的优秀业绩,这些党和人民都看得见,所以一大批能献身于党的事业的好干部就在眼前!”

1993年,朱镕基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上任后,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组合拳,国内经济不断稳步地增长,而每当国内经济那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总能看到朱镕基的身影,因此他获得了一个称号“救火队长”,在朱镕基的努力下,国内经济逐年发展越来越好。

1998年,朱镕基被选为国务院总理,成为国务院一把手的他,依旧不忘初心,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自己任期的第一要务,因为其独特的领导魅力以及优秀的执政手段,朱镕基成为了中国最具特殊的国务院总理之一。

朱镕基的一句名言,至今萦绕在耳边,他对人民说:

“前面无论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有已”。

朱镕基的成绩有目共睹,上海人民不会忘记他,全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

借此文章,向朱镕基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荣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