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0 09:17:02
1939年10月下旬,华北日军调集2万重兵分三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派出部分兵力节节抵抗,于11月3日上午将千余名日军引进了我军在雁宿崖设下的伏击圈。随后一分区三个主力团居高临下对敌人开了火,战至下午5时左右,毙伤日军500多人,余敌狼狈逃窜。
这部分被歼灭的日军属于独立混成第二旅,旅团长阿部规秀自诩为山地战专家,不料部队刚出动就在杨成武手里栽了个大跟头。恼羞成怒之下,阿部规秀亲自率领1500多名日军从涞源出发,准备找杨成武部决战。杨成武再次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把这股敌人引进了黄土岭,随后亲自指挥6个团的兵力对敌人发起了围攻。经过苦战,消灭日军900余人,并将阿部规秀击毙。
在日军将领当中,阿部规秀被誉为“名将之花”,他的死对日军震动极大。急于报复的日军调集了更多的部队,准备合围杨成武的一分区。杨成武15岁就参加了革命,身经百战,面对困境,他决心避实就虚,率部跳到外线去。1939年11月12日夜间,杨成武下达了转移的命令:分区司令部、政治部及直属队天亮之前离开南、北管头,转移到上、下隘刹西南的慈家台、白沙一带。
同时命令驻扎在水泉的供给部和卫生部也向慈家台一带转移;驻扎在武家庄的一团一营和驻扎在口头的一团二营则向南移动,佛晓前在上、下隘刹集结待命。与此同时,杨成武还判断在黄土岭扑空的敌人,在返回的时候很可能会经口头来南、北管头扫荡。因此特意在电话中叮嘱二营营长宋玉琳,要他务必加强警戒,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一旦日军途径口头,务必要狠敲他们一下!
宋玉琳14岁参加革命,两年后正式加入红军队伍,靠着战功一步步从普通的战士升任营长。在雁宿崖和黄土岭战斗中,他带领的二营表现都十分出色。因此杨成武才把司令部的安全警戒工作交给了他。这十多天来,二营连续作战,战士们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个人都十分疲惫。但一听说日军有可能从口头经过,一个个都来了精神,准备再狠狠地伏击敌人一次。
然而一直等到下半夜,也不见敌人来。宋玉琳认为鬼子很可能不会来了,不少战士由于疲劳过度,竟然趴在阵地上睡着了。宋玉琳看在眼里,十分心疼,就下令全营进村休息,只在村口留了一个哨兵。受一些抗日神剧的影响,不少人都认为日军害怕打夜战,只敢在白天出动。但实际上,鬼子十分狡猾,经常趁下半夜我军宿营的时候发起偷袭。这次也不例外,就在二营进村休息后不久,一队日军就沿着口头村旁边的小河直扑北管头。
由于天黑,加上流水声的干扰,哨兵没能发现敌人,这伙日军绕过了二营的警戒阵地,直奔北管头而来。此时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副司令高鹏和参谋长黄寿发等人都在南管头休息,身边只有一个警卫班,而南管头距北管头还不足二里地。危急时刻,多亏北管头的暗哨及时发现了敌人,鸣枪示警,村里一个排的战士立即和敌人交上了火。
杨成武的警卫班长名叫曾荣昌,他的警惕性极高,听到枪声就知道是鬼子摸上来了。急忙闯进杨成武的房间,把他摇醒说:“司令员,快走,敌人进了北管头啦!”杨成武、高鹏和黄寿发等人立即拿起枪,跟着曾荣昌跑出房门,准备向山里转移。此时一部分日军已经突破了北管头我军的阻击,直奔南管头而来。
宋玉琳少将
杨成武一边指挥警卫班还击,一边带领众人跳入冰冷的河水向对岸跑。大家一口气跑出六七里,来到了南管头与上、下隘刹之间的山梁上,这才摆脱了敌人。战后二营长宋玉琳亲自找到杨成武,对自己的麻痹大意做了深刻的检查。抗战胜利后,宋玉琳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表现都十分出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4年抗战,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其中的艰难困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想要了解这段难忘的历史,就不能不读李继锋教授所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在这本书中,李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调查,用大量史料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抗战细节和珍闻轶事,非常真实出彩。是了解抗战历史和写抗战题材不能不读的一本好书,精装本现在只要48元,点击【去看看】就可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