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18:51:42
撰文 / AI财经社 麻策
编辑 / 游勇
销量不如意,高端算盘落空
9月9日,魅族用一封公开信,宣告它的一场试验正式失败。
今年3月,魅族18发布,同时Flyme 9系统也推出了一项“反常规”的策略:零广告、零推广、零预装,被魅族称为“三零服务”。按照魅族当时的说法,从魅族18开始,魅族主动放弃互联网后向收入,还给用户一个最纯净的手机使用体验。
这一做法曾让不少魅友大呼“魅族良心”。此举也在业内收获了大量的正面评价。一位分析师当时对AI财经社表示,魅族的探索值得肯定,“虽然小众,但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选项。”
不过,仅半年之后,出于商业上的考量,魅族还是亲自终止了这项运营策略。在《致魅族用户的一封信》中,魅族称,这是一次十分激进的尝试,也是对行业规则的一次挑战,但面对激烈的竞争,最终决定还是和行业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魅族的“三零手机”已经失去了作为长久战略的意义。三零服务仅对魅族18系列用户保留。
消息发出后,魅友群里炸了锅。一名魅友调侃:“这次真快成’三零手机’了——零体验、零售后、零保障。”该魅友解释,现在基本找不到魅族线下门店。
“魅族挺不容易的。”有魅友说,“推三零还是没多少人买,撑不下去了取消三零又要被喷。”
事实上,魅族当时在18系列上推三零政策,核心原因在于其明确了坚定走中高端路线的战略。对魅族来说,由于规模有限,来自互联网广告、推广等服务方面的收入相对较少。魅族的一名高管在18系列发布会后说,用户花五六千元买一部手机,一定不希望看到很多预装和广告,“否则一开机就会很不爽,感觉就像一部很低端的广告机一样”。
说到底,魅族是希望在现有的境况下,采用逆势而行的做法,博取更多用户的好感。然后通过销量规模地提升,仅靠硬件利润,来维持公司的正向运转。“以小博大”,这是很顺畅的逻辑。但问题在于,这种做法带来的销量不尽人意。
一位魅族线上经销商告诉AI财经社,魅族最大的优势是在低端机,其选择做魅族就是因为当初魅蓝的机器热销。现在走中高端战略,没了“魅蓝”这个高性价比系列作为销量支撑,销量下滑比较明显。
一名行业分析师同样对AI财经社分析,魅族专注高端策略的一个后果是规模缩水。“而规模缩水直接导致魅族在供应链合作上处于相对弱势,同时也使得Flyme的平均运营成本高于一线厂商。”
换言之,规模的下降进一步导致魅族丧失供应链话语权。产量小,成本压不下来。同时,由于上述运营策略的改变,导致运营方面的成本压力也增大。双重压力之下,魅族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推翻了自己之前的畅想。
根据该线上经销商介绍,魅族18系列上市以来的销量不尽人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只卖几十台。”其称,和部分一线厂商比,月销量差距10倍不止。
另据网络统计,魅族18系列在京东平台单品的评价数量均仅有2万多条,甚至不如一些更为小众垂直的手机品牌。
为了生存,魅族狂蹭热点
魅族高管曾对包括AI财经社在内的媒体介绍,他们仍然拥有3亿用户的活跃量。但实际上魅族已经由原来被众人熟知的品牌,沦为了“珠海小厂”。
前文中的分析师对AI财经社说,魅族巅峰份额曾达到5%左右,但现在国内占有率已经不足1%。
魅蓝曾是魅族主力走量机型。但受制于行业竞争过于激烈,持续的价格战对于小厂来说已经难以支撑。根据AI财经社了解,魅蓝虽然有销量,但实际上并不赚钱。这也是魅族放弃低端战略的核心原因。
而手机战略向高端的集中,手机产品线收缩,也事实降低了魅族的市场声量。这也导致魅族不得不经常通过“蹭热点”的做法,保持品牌热度。
今年4月,魅族“故弄玄虚”地发布了一张有汽车轮廓的宣传海报,配字:首辆合作XX(填空),明天聊聊。
当时正值手机厂商进军新能源汽车的舆论风口,此海报一出,曾引发外界猜测魅族是不是也要造车。结果魅族只是“冠名”了一辆赛车出战一场大师赛。
同样是在4月,魅族在自家商城上架iPhone 12多款机型,以“安全手机节”的名义搞苹果iPhone大折扣限量抢购,此举被网友质疑存在“耍猴”的意味,“基本抢不到”。
就在9月8日,苹果发布会定档。魅族则发布一张熊猫吃苹果的宣传海报,疑似又有什么大动作。谜题9日揭晓,实际上只是推出了iPhone 12系列的定制手机壳。
“做魅族不赚钱,但因为一直关系不错,能支持就支持下。”一位经销商称。而多位业内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可以理解魅族的处境艰难。一位观察人士表示,从魅族蹭热度可以看出这家珠海小厂为了获得一些微薄的流量要多么努力,“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