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农商银行 践行初心使命 服务特区发展

2022-01-16 21:05:02

西安丽都国会

  69年前,前山南溪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这是珠海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同时也是珠海农商银行的前身。作为扎根珠海历史最悠久的本土法人银行,珠海农商银行自1952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与珠海同频发展,立足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成为当地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

  斗转星移,云卷云舒。在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中,珠海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积极为本地实体和市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从原先较为初级的农村合作互助型金融组织逐步发展到业务种类齐全、服务手段先进、经营业绩卓著、社会信誉优良的现代金融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654.6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16.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3.22亿元,员工1337人,下辖网点102家,遍布全市城乡、海岛,服务客户近150万户,是珠海营业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金融机构。

  ●何康杰

  星火燎原

  火种源起前山南溪

  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促进农业生产尽快恢复、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从革命烽火中走来的信用社,迎来了新的生机。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随后,一场颇具规模的农村信用合作运动以燎原之势迅速展开。

  一年后,珠海第一家金融机构——前山南溪农村信用合作社(下称“农信社”)诞生。自此,农信社成为当地农民的合作金融伙伴,承担起筹集融通农村资金、帮助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解决资金困难的重任,有效带动当地农业生产。

  在早期创立阶段,“白手起家”是农信社当时的真实写照。用农村闲置的房子作为办公场所,几张桌子、几把旧椅子和一把算盘就可以开张。

  “当时经常要下乡摸排各个生产队、农户所需要的资金,吸收存款的同时提供信贷支持,往往一天要在石子路和土路上走上几十公里。”据珠海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信人凭借自己拨打算盘的双手和走村串户的双脚,开辟出一条农信事业发展之路。

  因农而生,因农而兴。随着国家和经济发展的变迁,此后虽然走过一段筚路蓝缕的日子,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珠海农信坚守农村、服务农民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未曾改变。

  1979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农业银行。农信社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改变经营体制,扩大经营规模,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1996年,珠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式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金融管理构架,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发展道路。

  作为活跃在珠海城乡海岛的金融机构,珠海农信对扶持农户、个体户以及各乡镇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农村集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成为地方金融主力军。

  2006年,在省市政府的指导下,实行统一法人体制改革,成立珠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彻底打破了发展瓶颈,具备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雏形渐现。

  脱胎换骨

  从“草根”走向现代金融企业

  2012年10月28日,在珠海度假村酒店里,身着正装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各自忙碌着,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秋天的丰收。

  当天,珠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意味着珠海农信华丽变身为珠海农商银行。新鲜“出炉”的珠海农商银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8亿元,共有8000多户投资者,其中不乏广东粤电财务、温氏食品集团、珠海华发集团等大企业。

  从珠海农信到珠海农商银行,这并不是简单地换个名字,而是按照现代金融改革的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经营模式,完善治理结构,更好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社区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初生”的珠海农商银行迅速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并从2013年起逐步明确并坚定社区零售银行发展方向,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大力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实现了自身发展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在网点建设方面,珠海农商银行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服务,最早在全市开设“夜市银行”,辖下网点先后获评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三星网点”“五星网点”“千佳示范网点”,屡树服务标杆;主动对接政府职能部门,把覆盖全市城乡海岛的102个营业网点办成“政务一体化平台”,把智慧柜台政务应用、社保专窗、社保自助终端、银证通服务一体机等四大类共205项政务应用“一条龙”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今年还全面启动并推进“普惠金融户户通”项目,以社区作为主战场,以银行网点、普惠金融便民点为线下支撑,以电子银行业务为线上渠道,开展网格化营销,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在创新服务方面,珠海农商银行通过不断优化信贷投向、创新信贷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方面,该行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大湾区高端制造业、新兴行业、互联网产业等为核心,通过批量授信、订单授信等方式,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并积极参与全省银行机构环境信息披露首批试点,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该行拓宽金融服务融资渠道,创新批量融资担保业务模式,推出“见贷即保”产品,成功落地首笔规模供应链融资业务,积极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项目,加大与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合作,成功发放全市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珠海农商银行以“党建+”“千行千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为抓手,促进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并结合“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长期支持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的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先后进驻全国首家“乡村金融吧”、全市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站”,率先在全省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

  同时,该行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村治理新路径,挂牌全市首批整村授信示范村,建立“整村授信+白名单”授信模式,推进信用村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与10个行政村签订整村授信合作协议,完成信息建档9769户。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珠海农商银行还优先把信贷资源投向本地重点建设项目和农林牧渔、居民保障等民生领域,总授信金额超过12.55亿元,包括有绿兴冷链物流、十里莲江、后环社区服务中心等工程。

  乘风破浪

  向着“百年老店”砥砺前行

  69年沧海桑田,69年春潮不息。尽管在艰苦中创业,在藩篱中生存,在逆势中发展,但一代又一代的珠海农商人,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多年坚守支农支小定位,获得中国中小企业投资交易会“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优秀案例奖”、中国经济前瞻论坛“服务乡村振兴优秀金融机构”、《当代金融家》“铁马银行”评选之“最佳普惠银行”、珠海市金融机构“助力特区成长40周年”服务实体经济先进单位等荣誉和奖项。

  打造合规廉洁、生机蓬勃的企业文化,连续多年获评“金融综治暨平安金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珠海金融行业“最佳社区零售银行奖”“最佳三农服务奖”等;

  作为珠海市综合型总部企业,连续多年获评珠海市“纳税贡献百强企业”(或“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为珠海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珠海农商银行在巩固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的同时,扎实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拥抱数字金融等工作,持续打造“有温度的银行”。

  一方面,珠海农商银行通过强化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快速构建大集中系统本地特色化应用,从整合内部数据、对接各级政府部门共享大数据、外部企业数据合作三个方向齐头并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打造了“悦农e存”“悦农e付”“悦农e贷”等产品,有效吸引新一代消费群和年轻客户。截至9月末,“悦农e付”商户数达12136户,累计交易442万笔;“悦农e贷”授信8953户,授信总额20.27亿元,贷款余额8.98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珠海农商银行推动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快向数字化转型,改变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向优化网点布局、实施轻型化战略转变,逐步形成以网银支付为基础,移动支付为主力,网点、电话支付、自助终端等多种渠道为辅助,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轻型化的服务新模式。截至9月末,该行牵头建设的桂山镇、三灶镇、井岸镇等三个移动支付示范镇,全部入选“广东省移动支付示范镇”,镇内共拓展商户2531户,累计减免手续费约137万元。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珠海农商银行作为“珠海自己的银行”,将紧抓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地缘和业务优势,以创新金融服务,温暖人民生活,在自身可持续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高度融合中实现新作为。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荣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