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18:38:00
大厦将倾
尽管刚刚发生流血事件,民主正义党的全党大会仍然在6月10日正午如期举行。在选定卢泰愚为新的总统候选人后,全斗焕握着卢泰愚的手,向观众们频频致意。随即,乐队、知名歌星、喜剧演员和拉拉队轮番上阵,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天空中也撒下五颜六色的彩纸、花朵,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宛如一场狂欢。
6月10日的民主正义党全党大会,卢泰愚被选为总统候选人
当天下午六点整,“六月民主抗争”爆发了。按照事先的约定,汉城所有的车辆纷纷鸣笛示意,这震耳欲聋的喇叭声既是对在民主化运动中牺牲的烈士们的纪念,也是对全斗焕政权独裁统治的抗议。与此同时,由学生和市民组成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市中心进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新兴的中产阶级也对全斗焕十分不满,纷纷加入了游行示威的行列,这就是所谓的“领带部队”。讽刺的是,为了防止市民们参加游行,全斗焕政府还特别要求企业在这一天提前下班,让员工尽早回家。而这项措施无疑起到了反效果,许多白领打趣的说道:“提前下班不就是国家让我们参加游行示威的命令嘛。”就这样,游行示威的规模不断壮大,汉城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打倒独裁”、“争取民主”的呐喊声。
“六月民主抗争”
面对势不可挡的民众,警察悉数出动,大肆使用棍棒与催泪弹,进行大规模抓捕,在短短一天内就逮捕了近四千名抗议者。全斗焕试图用通过残酷的镇压,压垮民众的抵抗精神,瓦解游行示威的队伍,但仍然收效甚微。为了防止游行示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斗焕禁止媒体对抗议活动进行详细报道,当晚的新闻节目也仅仅提了一句“汉城多地发生骚乱”。可是,纸里包不住火,游行示威很快扩散到了全国,至少有三十万人参加了各地的抗议活动。其中,在韩国西南的马山市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当时一场足球比赛在那里举行,韩国与埃及的球员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警察的催泪瓦斯却飘进来场馆中。埃及球员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立刻就被刺激的呼吸困难、泪流满面,而韩国球员早就习惯了催泪弹,面不改色的继续进行比赛,一直到裁判叫停才算罢休。
遭遇催泪弹袭击的民众
倒地不起的埃及球员
在汉城,部分抗议者为了躲避警察的搜捕,只得逃入明洞教堂,寻求庇护。明洞教堂与民主化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朴正熙时代就成为了许多民主人士的活动据点。因此,主教毫不犹豫的收留了包括大学生、市民和工人在内,共计六百多名抗议者,并拒绝警察进去抓人。于是,警察与明洞教堂的紧张对峙开始了。
第二天一早,全斗焕政府就发表声明,宣布抗议者是“妄图颠覆体制”、“妨碍国家安定”,意图为更加强力的镇压活动造势,并准备对明洞教堂展开强攻。此时明洞教堂里的抗议者们退无可退,便在原地静坐抗议。民众对当局满口谎言的说辞感到极度厌恶,对明洞教堂展开了广泛支援,纷纷提供食物与饮水。明洞教堂的金寿焕主教也态度坚决,他说:“那些宵小之徒必须首先通过我这一关,只有打倒我才能见到神父们,打倒神父们才能见到修女们,打倒修女们才能见到学生们!”此外,国际社会也密切关注着韩国的抗议活动,如果全斗焕政府真的进攻教堂,那无疑会彻底激怒天主教国家,汉城奥运会将会大受影响。在种种不利条件下,政府最终选择了退让,十字架下没有发生暴行。
明洞教堂外声援抗议者的市民
持续不断的抗议活动,逐渐把警方的士气消磨殆尽。最要命的是,催泪弹在肆无忌惮的使用后,库存很快告急,工厂的生产速度也远远跟不上警方的需求。警察被迫转变策略,从原来的积极镇压改为仅守卫政府部门等重要地点。如果事态继续发展,警方势必抵挡不住游行示威的队伍。全斗焕被迫开始为最坏的情况进行打算。不过,随后的两天(6月13日到14日)恰逢周末,游行示威陷入了停顿,汉城的街头重归平静。连续几天的提心吊胆后,全斗焕总算稍微重拾信心,认为游行示威也不过如此。于是,政府与明洞教堂内的抗议者展开了谈判,承诺只要走出教堂,就会保证他们的安全。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6月15日,抗议者们高举着太极旗离开了教堂,警方也信守协议,没有逮捕他们,明洞教堂的对峙总算结束了。
然而,就在抗议者和平离开明洞教堂的同一天,学生们的抗议活动却卷土重来,规模越来越大。全斗焕本以为游行示威已经告一段落,却没想到它才刚刚开始。随后,在6月18日,抗议者又举办了“无催泪弹日”大游行,全国民众都踊跃参加,“六月民主抗争”迎来了又一个高潮。从汉城到釜山,韩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同时展开了游行示威,警察在各地都节节败退,事态已经濒临失控。
“无催泪弹日”大游行的传单
全斗焕明白,现在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立刻宣布戒严、出动军队,要么全盘接受民众的要求。实际上,全斗焕已经做好了宣布戒严的准备,甚至一度下达了军事动员准备令,即将出动军队进行直接镇压。但这无疑会让士兵与民众发生直接冲突,很有可能酿就流血事件,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重演“光州事件”,让韩国血流成河。尽管全斗焕在七年前能够痛下杀手,血洗光州,但今非昔比,现在已经有太多的因素束缚着他,让他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首先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全斗焕本来是希望通过举办奥运会,提高个人与国家的国际形象,因此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如果真的出动军队镇压,造成流血事件,奥运会肯定无法顺利举办,他个人和韩国的国际形象必然受到极大影响,甚至遭到国际社会的孤立。在“光州事件”时,全斗焕可以不用考虑这么多,毕竟他还没有直接掌权,但现在他身为总统,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学生们进行抗议示威
第二,美国反对全斗焕出兵镇压。美国政府和民众都十分希望韩国能早日实现民主化,因此一直密切关注着韩国局势。当美国政府听说全斗焕准备调集军队时,严厉要求他和平解决问题。美国是韩国最重要的盟友,韩国不仅在经济上与美国有着密切联系,在军事上更是高度依赖美国,甚至调集前线兵力都需要事先通知韩美联合军司令部。如果全斗焕贸然出兵镇压,那么不仅会失去美国在政治方面的支持,韩美的军事同盟更是有破裂的风险。这无疑是全斗焕万万不能接受的。
第三,卢泰愚反对使用强硬手段。在发生“朴钟哲拷打致死事件”后,全斗焕被迫改组内阁,将原先的强硬派换为与卢泰愚关系密切的温和派。作为全斗焕的接班人,卢泰愚自然不愿看到“六月民主抗争”迎来悲惨的结局。毕竟如果真的发生流血事件,所有的政治程序可能都会推倒重来,自己可能会像金钟泌一样被疏远乃至软禁。即使能够接班,那他上台后肯定也要承受民众的怒火与指责。因此,卢泰愚联合内阁中的温和派,反复向全斗焕建议“无论如何不可动员军队”。
和尚们声援游行示威
最后,军队本身已经成为了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实际上,“光州事件”一直是韩国军队恶梦中的噩梦,这件事极大的损害了它的名誉,让它沦为了践踏民主化运动的镇压工具。军队高层十分惧怕如果再次出动军队,会酿就一场更大规模的“光州事件”,因此纷纷表示反对。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心会”对军队的控制力在不断下降。全斗焕当选总统后,许多“一心会”成员也随之脱离军队投身政坛,剩下的也只是把持了高层岗位,对军队中下层的控制力很低。如果真的出动军队,中下层少壮派军官有不服从命令的可能性,甚至无法保证不会发生新的军事政变。
身为军人出身的总统,全斗焕深谙军队的不可控性,也明白贸然出动军队镇压的风险。因此,他也开始惧怕使用武力。早在“六月民主抗争”发生前,全斗焕就说过,“军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当上总统以后也惧怕军队……年轻军官的魄力很可怕。”而在准备妥协后,全斗焕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如果动员军队,总会有发生政变的风险。”因此,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全斗焕最终选择放弃出动军队,准备答应民众的要求。
6月21日,执政的民主正义党召开紧急会议,开始认真考虑总统直选制改宪。三天后,全斗焕与金泳三见面,讨论局势,随后金大中也被解除软禁。这些都标志着全斗焕政权即将迎来一场重大的转变。不过,时间已经容不得他慢慢的进行转变。6月26日,爆发了“和平大游行”,全国一百多万人参与,成为了当时韩国最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六月民主抗争”迎来了最高潮。随着游行队伍的不断壮大,警察的防线被逐一冲破,全斗焕政权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
“和平大游行”
这张照片由韩国摄影师高明振于1987年6月26日,在釜山门岘站前拍摄,本人在朴正熙第七篇中误用,在此向读者道歉
1987年6月29日,卢泰愚突然发表了一项轰动全国的宣言。这项宣言以向全斗焕建议的方式,提出了八点建议,包括实现总统直接选举、实现权力和平交接、促进新闻自由、释放政治犯等。尽管民众和在野党都十分清楚,“六二九民主化宣言”是一场“由全斗焕导演、卢泰愚做主角”的表演,目的是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全斗焕政府,并提升卢泰愚的个人形象。但这些建议毕竟响应了国民的诉求,因此还是受到了国民和在野党的热烈欢迎。很快,全斗焕便发表电视讲话,表示接受卢泰愚的“六二九民主化宣言”。就这样,韩国民众的“六月民主抗争”获得了全面胜利。
卢泰愚发表“六二九民主化宣言”
然而,在韩国迎来民主化的曙光时,在7月5日,用自己生命引爆“六月民主抗争”的李韩烈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在他昏迷的这26天里,韩国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韩烈的葬礼在延世大学的校园里举行,无数的民众赶来悼念这位烈士。他的遗体被送往故乡光州,一路上,有上百万国民为他送行。这场载入史册的全民追悼大会成为了“六月民主抗争”最后的收尾。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上百万国民为李韩烈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