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谈判启动 涉及约120个药品

2021-11-11 09:55:02

看影视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kanys.org

每经记者:金喆实习记者林姿辰李明明每经编辑:贾运可

国家级“灵魂砍价”又来了。11月9日,为期3天的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拉开帷幕,共25名专家分为5组对120个左右药品进行药品的准入谈判,涉及PD-1单抗、BTK抑制剂、PARP抑制剂、CAR-T等多种创新药物,市场关注热度极高。

但首日谈判尚不涉及上述产品。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了解,9日当天参与谈判的药品多为化药,上午参与企业谈判时长平均为半个小时左右,下午的平均谈判时长则在一小时左右。总体看,谈判结束后的企业代表大多脚步匆匆,面对记者的采访诉求基本都摆手婉拒,但也有企业代表喜形于色,将“满意”写在了脸上。

虽然谈判结果保密,但投资者对各家谈判公司的股价颇为乐观。截至9日收盘,海思科上涨5.00%,华邦健康上涨3.75%,凯因科技上涨2.30%,恒瑞医药上涨0.38%。

候场:透过屏风向内窥探

自7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后,社会各界对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在比约定举办时间拖延一周后,其神秘面纱终于揭开。

11月9日上午8点,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温度还在个位数徘徊,但银保建国酒店一楼登记的人数却逐渐增多。一小时后,一年一度的国家医保谈判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谈判现场在酒店二楼的四间会议室。每一批都有四家企业同时谈判,一般半个小时谈完一批,国家医保局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叫号的方式让企业代表入场谈判。

有趣的是,谈判区域设置在一面屏风后,参与谈判的企业绕过屏风后,需要在门口的箱子内存放手机等私人物品并签字,再走一段路进入谈判现场,这意味着场外等待的药企人员无法看到场内情况。于是,场外心情急迫的药企人员不时从两扇屏风的间隔向场内窥去,一旦看到自家药企代表出来拿手机,就知道谈判遭遇挑战,需要打电话“请外援”。

比起候场人员,出场的药企代表收获了更多的目光。上午9点半左右,第一批药企谈判人员陆续走出会场,其中一些谈判代表神情凝重,也有几位企业代表轻松地聚在一起言谈甚欢。

上午11点半左右,谈判最为焦灼的药企出现。据记者观察,9点左右该药企的团队就在会场外等候,谈判代表进场前直呼很紧张,随着谈判开展,场外药企人员隔着等候区屏风一直紧张关注,谈判进入胶着状态时,代表走出会谈室不时焦急打电话就价格问题请示领导,场外人员大呼“这次完蛋了”。而在下午4点,当天看起来最轻松的药企出现。记者看到有药企代表走出会场后笑容灿烂,看起来结果很好,其中还有人对外比OK的手势。

今年的规则和去年相比如何?有药企人士告诉记者,没有多大变化,分为两轮谈判,不知道底价,只能靠猜,每一轮都会确认价格,首轮谈判报价后会告诉企业价格有没有在15%以内,然后再进入第二轮,第一轮假如超过底价还有调整的机会,第二轮假如超过就不行了。

市场:谈判药企股价普涨

虽然谈判结果保密,但投资者对各家谈判公司的股价颇为乐观。截至9日收盘,海思科、华邦健康、凯因科技、恒瑞医药等上市公司股价普涨。

以涨幅最高的海思科为例,其参与本次谈判的产品为环泊酚注射液。作为海思科的第一个创新药,环泊酚注射液是海思科历时八年研发的一款静脉麻醉1类新药,于2020年12月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批上市。

在国内市场,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是麻醉界的王牌老药,2019年在国内的销售额分别为36.72亿元和19.5亿元。而作为经典麻醉镇静药丙泊酚的改良型新药,环泊酚注射液的效能和安全性都显著高于丙泊酚,因此市场预判,如果该款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可以实现快速放量。

再看华邦健康。其在今年2月的公告中指出,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邦制药获批的对氨基水杨酸为结核病治疗药物,公司是全国首家获得药品对氨基水杨酸肠溶颗粒注册批件的企业。

虽然在现场,有接近华邦制药的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药品在企业营收中占比有限,医保谈判结果并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太大影响,但是投资者对于其参加医保谈判还是给出积极反馈,华邦健康股价截至收盘上涨3.75%。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17年、2018年、2019年经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药物,2020年的销售额相对纳入年份分别实现了128%、337%、39%的增长,进入医保目录对产品放量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另外,通过医保增加产品渗透率可有效抢占市场份额,利于药企长线发展。安信证券研报认为,创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后,一来有望改善准入难的问题、实现快速市场渗透;二来有望通过以价换量实现销售额的快速放大,创新药进入医保成为趋势。

延伸阅读:

医保谈判,除了灵魂砍价还谈什么

120万元一针的“天价”抗癌药遇上以“灵魂砍价”著称的医保谈判,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可能是围观人群眼中今年医保谈判的最大看点。

11月9日开始,为期三天的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在北京举行。过往“4太多,难听,再便宜一点”、“降价别跟挤牙膏似的”名场面注定了这不是一场轻松的较量,有药企直言,“这就像是每年一度的考试,药企的生死线,大家都比较谨慎,不愿意多说”。

50%-60%,这是外界对于此次医保谈判药价平均降幅的预判。几轮医保谈判下来,“贵族药”变“平民药”也逐渐成为常态。灵魂砍价之外,医保谈判开始有意转舵,向更多创新药倾斜。

两个月以前,CAR-T药物阿基仑赛刚刚因为“抗癌药一针120万元可清零癌细胞”冲上热搜,两个月以后,CAR-T药便进入了医保谈判的队伍。尽管因为“私人订制”的属性,该类药物大幅降价进入医保的可能性不高,但整体释放的信号已经再明显不过。

PD-1单抗、BTK抑制剂、PARP抑制剂之外,双抗、ADC、CAR-T等新型疗法也被囊括在内。数据显示,超过20种国产创新药参与了今年的医保谈判,尤其是四大国产PD-1的竞争,更让此次谈判增加了一丝看头。

左手砍价,右手扩围,这是医保谈判的“双通道”。更重要的是,扩围不以数量论英雄。比起去年751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今年271个的“初审”结果堪称大幅缩水,但换来的却是创新药的补位,在救命这件事上,药不在多而在精。

医药行业里,关于创新药有个“双十定律”:一款原研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耗时十年,花费10亿美元,而高额的回报就是创新药研发的动力。但为何在“灵魂砍价”面前,创新药依旧愿意自降身价挤进医保目录?

以价换量,薄利多销,这是创新药和医保谈判博弈的关键所在。毕竟谈判组也需要“端水”:在医保基金可以承受的同时,实现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在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目标之下,学会与药企相爱相杀,留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同时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如今,日渐成熟的医保谈判模式,正让医疗资源向帕累托最优所靠拢:充分的市场化和有限的政府干预正让相对稀缺的医疗资源实现最优的配置,全民用药的公平性和企业的良性运转得以兼顾。

无论是灵魂砍价的医保谈判,还是压缩利润空间的带量采购,应该以多赢、共赢为目标。多轮谈判摸索下来,医保改革也开始朝着常态化、制度化的方向演变,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会越发成熟,不会一味地压价,更不会一直挤破头。而经历过“灵魂砍价”的药企,在未来定价策略或是竞争战略的选择上,也可能会多一丝理性的取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荣登网版权所有